2020 年 4 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期刊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批量撤稿了 30 余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文章的作者都来自中国。涉及的单位甚广,包含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数十家高校及公司,撤稿原因则包括操纵作者身份、涉嫌伪造评审专家以及图片造假等诸多原因,其中,伪造同行评议几乎存在于每篇撤稿中。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起学术丑闻,似乎年年都不缺席。
图源:jluxfjs.jlu.edu.cn
2019年,中国学者被撤稿英文论文447篇,创近五年历史新高。医学论文继续成为撤稿重灾区,在涉及的28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医学科学部以119项(42%)位列第一。2019年撤稿有140余篇论文涉及医疗系统,其中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列第一。2019年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撤稿数量最多的国家。
本次被集中撤稿的主要原因是同行评审环节造假,看了下相关的报道,这30 余篇文章,都伪造了同行评审环节,这种造假实属可恶,但在历年的全球撤稿原因中并不占有大多数,撤稿原因最多的还是剽窃、篡改。
撤稿原因的分类。大部分撤稿涉及学术欺诈(伪造、篡改和剽窃),或其他类型的不当行为(例如虚假同行评议) 来源:Science
说到同行评审造假,近年来,对中国学术界形象最具杀伤力的要属2017 年 期刊Tumor Biology 一次性撤回 107 篇发表于 2012 年至 2016 年的来自中国的医学论文,撤稿原因是论文作者通过「第三方」中介投稿,伪造虚假同行评审。
所以本次撤稿事件,很难不让人怀疑,又是有第三方机构参与造假。
那么同行评审造假是怎么回事?
在查尔斯沃思的英国编辑团队中,很多成员担任权威期刊主编,他们曾经为此写过自己的经历:
第一种我见识过的手段是来自于现在很多期刊都会使用的提交系统。想象你将一封稿件提交给期刊,你上传了草稿、数据、附信、通常还推荐了合适的审稿人。在你研究领域的同僚们是最适合评估你的论文的。站在一个编辑的角度来看,由于不了解学者的研究领域,并且经常由于太忙而无法仔细审核作者推荐的审稿人,所以大部分作者推荐的审稿人都会被直接采用。
我们见到过有作者利用这一漏洞,创造一个由他们自己控制的虚假邮件地址,确保自己的稿件能够获得一流的评价。由于这个原因,现在很多出版社已经在提交系统中取消了“推荐审稿人”的版块,只允许作者拒绝他们认为不够公正的审稿人。那些作者操控审查的行为是在一系列过于正面的反馈出现以后才被发现的。我们甚至遇到过一个作者用他奶奶的名字(创造了一个关联的邮箱地址)来操控审议过程。
查尔斯沃思作为全球出版伦理道德委员会(COPE)的正式成员,从1928年成立,已拥有90余年的出版服务经验,我们一直在强调,不要相信那些不正规,没有出版社认可的出版服务机构,一切代写代发修改稿件原意的行为都是违反学术道德的。作者在选择英文论文润色机构时要擦亮眼睛,多方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