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rlesworth

SCI论文,论文至上,教育部科技部论文,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查尔斯沃思作者服务

 

导语

最近,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要坚决破除论文“SCI至上”的学术评价模式,对此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那么,我们不妨从国外学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一举措,我们邀请查尔斯沃思英国编辑团队成员,让他们谈谈对此的看法。译文如下

 

中国政府拟推行新举措——评估学术表现时减少对SCI期刊论文的依赖,这也引起近期中国社交媒体的热烈讨论。这些新举措可能会产生突破性进展:以后研究人员所在的大学或机构在对其进行评估时,其他因素会和期刊质量一样重要。

 

如何评议期刊质量?影响因子通常作为期刊评议的指标。这种评价方式是否公平?

 

多年来,部分领域的研究人员(人文学科)一直认为较之其他科研同事,仅将所谓的“期刊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新举措有助于研究人员晋升,或者至少是保住工作。中国政府可能已经意识到,还有其他方法可评估研究人员的影响力。目前多数研究人员认为把SCI期刊论文作为评估指标之一的新举措似乎是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大正面举措。

 

对科学出版物价值和潜在影响力的主观评价通常在科学家自身研究的过程中进行,这也是晋升、任命及政府委员会的一部分。依据影响因子评估的方法虽不完善,但仍是评估论文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应如何评估科学出版物的质量和影响力?评估影响力时,对博学广识的科学家、论文发表期刊或论文引用次数的判断,是否优于影响因子?这些都是关乎个人生涯和大学院系的重要问题,对政府来说也至关重要。

 

总之,在这种背景下,影响力可以被定义为研究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但这种评估也必须在科学素养的范围内进行。科学家自己往往不善于评估科学出版物的价值;他们的评估容易出错,也会存在对论文发表期刊的偏见。此外,主观评估花费不菲且耗时。科学家也不善于预估一篇论文的未来影响力,这是由论文被引用的累计次数来衡量的。

 

中国政府对学者的评估改革看上去确实在向前推进:更看重学者的研究影响力,减少对SCI出版物感知质量的依赖。广义地说,影响力就是研究人员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这包括研究直接或间接产生的非学术利益。当研究中的数据和信息成为人们能够运用或受益的知识时,通过学习进行知识交换就成为影响力的先导。有多种因素可能与研究影响力的可能性有关,包括工作环境、参与人员、参与方式、个人知识交换方法和管理权力动态的能力。

 

出版物影响力如何评估?

 

把影响因子作为唯一指标并不是理想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在虽然预评估中大有帮助,但它是以主观评估为依据,不受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

 

相对于论文发表后的主观评论和作为价值衡量标准的引用次数,影响因子还有其他作用。首先,影响因子公开透明。其次,决定哪些论文应被筛选提交、以进行评估是项艰巨的任务,而影响因子能消除其中的困难。

 

把影响因子作为价值衡量标准并没获得多数科学家赞同,《关于研究评价的旧金山宣言》(DORA)表达了这种不满的心声(http://am.ascb.org/dora/)该宣言敦促各机构、资助机构和政府避免使用期刊级别指标(如影响因子)来评估科学论文的价值。相反,该宣言提倡使用主观评论和文章级别指标。

 

衡量影响力的其他标准通常有两个:意义和影响范围。首先,问问自己,自己的研究能发挥哪些作用。对同事来说,自身工作有什么意义或价值,能发挥多少作用?其次,自身工作的影响力有多深远。是否有其他团体会以相似的方式获益?自身工作的新用途是否会给新团体带来新利益?

 

中国政府现在的努力或许正在发挥作用

 

时间会证明一切。

分享給你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