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界与研究界,发表论文表示受到认可,而在著名期刊发表论文更是代表高度认可。本文将就管理论文发表规划提供一些建议。发表论文并非易事,在论文上传或投稿后,如果论文被接收,可能需要6个月至2年的时间才能成功发表。
应对缓慢的发表过程
在优秀期刊上发表论文如同一场马拉松,而非冲刺比赛,需要拥有持久的力量和毅力,也需要承受拒稿的失落,但仍能保持信心。以下是一些对发表过程的建议。
• 让多份论文进入发表流程: 一份论文在发表过程中进入常规阶段,即投稿、初审、同行评审、修改、排版、校对和最终出版,之后新论文应开始进入发表流程。
• 尽早开始撰写论文:没必要到研究完成才开始撰写论文。在实验室或实地工作进行时,最好就开始撰写论文的方法部分,因为此时你对所有细节都非常清晰。接下来,在开始出研究结果之时撰写结论部分,这样你就有更多时间投入到一篇研究论文通常最难撰写的部分:讨论和引言部分。
• 优先考虑出版频率高的期刊:选择期刊时须考虑论文与期刊范围及规定是否匹配、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声誉或地位,以及论文接收概率等情况,应优先选择每周、每两周或每月出版的期刊,因为出版频率高,说明期刊具备完善优化的出版效率。如果一卷期刊仅有2至4期,则意味着该期刊的论文处理时间较长。
• 主动查询论文状态:论文凝聚了作者及其单位的大量时间、金钱、专业知识等投入。投稿后,就进入了期刊的投入阶段。因此,一段合理时间(例如6至8周)后应当查询一下论文的状态。只要礼貌客气,并且问询并非过于频繁,期刊编辑通常不会对你的问询表示厌烦。
• 如论文被拒,就向其他期刊投稿:保持发表流程畅通,不因拒稿而气馁,这点相当重要。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尽管期刊拒稿了,但收到了修改建议,可以据此修改完善论文。但是,一篇论文不能同时向多家期刊投稿:必须按次序进行投稿。审稿人从两份期刊收到相同论文时会被发现,作者将因此被列入黑名单。
如何规划发表流程
至少提前2至3年开始规划研究工作。如果能及时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和趋势,则不仅能知道当前感兴趣的主题,还能了解不同期刊的优先事项和规定,在管理发表流程时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更具体地说,任何时候的目标是有六份论文处于不同的发表阶段,如下所列,从论文校样(接近终点)到上传新论文(处于起点)。
论文校样(可能是一年多前投稿的论文)
根据审稿人的意见修改论文(可能是4至6个月前投稿的论文)
思考如何更好地处理评审意见(3个月前投稿的论文)
对新论文进行最后润色,确保论文符合目标期刊的投稿须知要求(可能在上传论文前几天)
遵循本文给出的相关建议,你将成为一个几乎不会出现“宕机”的高产作者!